也就是在這一期間,大大小小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陸續涌現,既給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帶來活力,也給行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甚或危害。
(相關報道詳見《中國經營報》2012年6月4日A15版《電線電纜行業亂象調查》)2012年,由于中國GDP增速放緩,造成原材料工業、汽車工業、船舶工業、消費品工業和電子制造業的運行壓力加大,從而影響電線電纜市場。
有行業統計數據顯示,2012年電線電纜行業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存貨兩項資金總額為2261億元,比2011年增長10.6%,占流動資產比重的47.9%。
“如今,用戶拖欠貨款嚴重,加之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的影響,線纜企業利潤被多方擠壓,行業平均利潤率近三年來從4.55%已經降低
裁線機到不足2%。
”仲杰對記者說。
而2013年,中國電線電纜企業也普遍面臨開工率不足的尷尬局面,有的企業甚至開工率不足30%。
產能過剩嚴重、企業競爭加劇也催生了行業惡性競爭行為。
而本應成為行業“把關人”的質量檢測機構,由于受到相關利益的左右,有時也很難真正做到“有法必依、執法必嚴”。
據相關行業人士介紹,在電纜行業,一次檢測按檢測范圍不同(全檢有幾十項),價格約為幾千、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不等,而檢測機構又分為 檢測機構和地方級檢測機構等無數家。
有的檢測機構為了能讓更多的企業來檢測,會為企業“定制”檢測合格報告,導致質量檢測形同虛設。
而且,目前檢測也多為企業送檢,送檢產品與生產產品之間,實際又通常存在巨大的差距。
“從法律監管上來說,往往對出產品質量問題的企業監督處罰不到位、不透明。
有些企業是當地政府比較重視的企業,出了問題往往是由當地政府解決,很多時候是通過罰款這樣的經濟手段了事。
這樣的解決辦法缺乏市場透明度,違法成本比較低。
”吳士敏認為。
“現在,電纜行業的產品質量甚至不如20年前。
”蔣錫培稱,“如此發展下去,行業企業將陷入沒有必要,也沒有能力創新的死循環。
”“現在看來,電纜行業要想實現規范健康發展,一定要從更高層面、更多方面系統的角度把控。
”蔣錫培認為,“只有國家相關部門嚴格依法監管,市場主體及相關企業不斷規范及加強社會責任,用戶重質量、講品牌,才能保證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社會安全。
”